旧版回顾

作风建设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作风建设 > 正文

【东农时评】“能上能下”让干部队伍“活水涌流”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来源:学校主页

近日,《东北农业大学处级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》正式下发。这是我校首个针对干部“能下”出台的系统性制度,直面长期以来“能上不能下”的干部管理难题,通过明确19类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,打破“铁交椅”惯性思维,形成能者上、优者奖、庸者下、劣者汰的用人导向,让干部队伍源头活水、清澈涌流。

学校新一届党委坚持以上率下,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抓铁有痕的决心,驰而不息的深化干部能力作风建设——从高效度、高质量完成第八轮处级干部换届,选拔任用了一批品行端、作风实、业绩强、口碑好的干部,赢得了师生高度赞誉;到出台《东北农业大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行为规范》,为“关键少数”立规矩、划红线,让师生心中的“好领导”有了具象化的表达;再到如今《东北农业大学处级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》的落地,有效破解了“干多干少一个样 不犯错误不退位”的体制惰性,让“能下”成为干部管理的新常态……新一届党委以思想破冰,寻求发展突围,打出了一套“转作风、树新风、作表率、抓落实“的组合拳,东农校园人人思进、人人思干的创业氛围愈发浓厚。

然而,仍有少数干部因动力不强,不想为;思路不清,不会为或担当不足,不敢为。甚至极个别干部有消极躺平的倾向,这种状态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变就会滋生蔓延,形成“干与不干一个样,干好干坏一个样”的消极思想,导致“躺平者躺赢、实干者心寒”。最终,将制约学校的发展。

干部动力的衰减,往往源于激励和约束的“钝化”。“能上不能下,能进不能出”使得干部队伍无法形成一个上下流动、进出疏通的健康有序环境,从而失去了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。只有创新完善管思想、管工作、管作风、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,建立起“能上能下”的制度体系,通过释放“上”的动力、传导“下”的压力,来撬动“谋”的活力、激发“干”的魄力,让真正想干事的人有机会、有舞台,警示“不在状态”的人要么让位退出、要么干事增能,这样才能使干部制度成为活水,才能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用人导向。

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。“能上能下”的制度出台了,就不能只是嘴上说、纸上写,要严格落实、认真执行,真正起到“用对一人、激励一片”“退出一人、警醒一批”的实际效用。在执行过程中,要把握好政策界限,准确认定“下”的情形,充分研判“下”的依据,严格履行“下”的程序。对“下”的干部要加强教育管理,让其知道“下”不是终点,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,只要努力工作,实绩突出,还有机会再被使用,推动形成干部“能上能下、能下能再上”的良性循环。

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、关键在干部。干部队伍的质量是党风校风的显影,是作风建设的呈现,更是干事创业的基石。第四次党代会已经确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,建成“世界一流大学”东农梦的实现需要几代东农人接续奋斗。历史的“接力棒”已经交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,我们要始终保持想跑的动力、会跑的能力和长跑的定力,一条心干事业、一盘棋抓工作、一股劲谋发展,努力为下一代跑出一个好成绩!

相信,我们每个人前进的脚步,定会叠加成学校的进步;我们每个人创造的价值,终能汇聚为学校前行的力量!

(撰稿/宣传部)